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保定铁道变压器分公司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
报告名称 |
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保定铁道变压器分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 |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名称 |
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保定铁道变压器分公司 |
联系人 |
|||||
地理位置 |
保定市百花东路413号 |
||||||
项目简介 |
该公司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8'12.21"、北纬38°52'8.26",总占地面积3.9×104m2。该公司东侧为保定市职教中心,南侧隔百花东路为火车站动迁区,西侧隔瑞雪街为保定市百花中学,西北侧50m处为铁路医院,北侧为铁道变压器家属楼,北侧800m为四里营新区,西北侧1000m为螺丝庄村。 该公司年产油浸式变压器250台,干式变压器250台。 |
||||||
评价人员 |
项目负责人 |
李鹏 |
报告编制人 |
李鹏、宁宗、郭东生 |
|||
现场调查人员 |
李鹏、郭东生、张少宁 |
时间 |
2017年2月28日 |
||||
采样人员 |
焦欢龙、张少宁、齐志超 |
时间 |
2017年3月7日-2017年3月9日 |
||||
检测人员 |
齐志超、张少宁、王占良、李宁宁、 孙桂彬 |
时间 |
2017年3月7日-2017年3月14日 |
||||
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保定铁道变压器分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玻璃棉粉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紫外辐射、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醇、手传振动、工频电场、CO、NO、NO2等 根据检测结果,该公司工作场所中各工种岗位玻璃棉粉尘(总尘)、其他粉尘(总尘)、电焊烟尘(总尘)、锰及其化合物(二氧化锰)、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醇的接触浓度及工频电场、电焊弧光、手传振动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接触岗位除部件车间切割工位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外,其它工位噪声8h等效声级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企业为员工配备了防尘口罩、耳塞等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企业检测结果见附表。 |
||||||
评价结论 与建议 |
结论: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保定铁道变压器分公司属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依据《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的有关规定,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较重。 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保定铁道变压器分公司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措施、辅助用室、建筑卫生学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该项目工作场所整改后符合国家法律、规章、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 |
建议: (1)职业病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最新要求,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防止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 (2)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积极采取整改措施。 (3)加强员工职业卫生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做好现场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监管工作,切实保护作业人员健康。 (4)积极参加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职业卫生培训,不断提高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5)应继续加强职业卫生防治宣传工作,落实好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的持续投入及《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后续更新工作,确保已建立的相关体系、制度正常运行并持续改进,保护本公司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和相关权益。 (6)当职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发生变更时,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企业应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中的相关条款。 (7)作业场所设置的告知栏、告知卡必须清晰,如出现掉落或模糊不清的现象应及时更换。 (8)出现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 (9)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或购买检测设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并公布监测结果。 (10)公司应对每一个接害人员进行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11)应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检测及评价报告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12)企业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项目,应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13)如果委托外部单位(人员)进行作业时,应与外委单位(人员)签订合同,落实公司职业卫生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外协单位(人员)的管理,确保外协单位按照本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以确保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
|||||
专家组评审 意见 |
— |
||||||
附表
工作场所玻璃棉粉尘(总尘)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 mg/m3 |
超限 倍数 |
CTWA mg/m3 |
1 |
绕线工1 |
干变车间绕线区2#绕线机旁 |
— |
6.00 |
0.40 |
0.3 |
0.4 |
0.50 |
|||||||
0.80 |
|||||||
2 |
绕线工2 |
干变车间绕线区4#绕线机旁 |
— |
6.00 |
0.60 |
0.2 |
0.5 |
0.57 |
|||||||
0.67 |
工作场所其他粉尘(总尘)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 mg/m3 |
超限 倍数 |
CTWA mg/m3 |
1 |
打磨工 |
干变车间打磨区 打磨工位 |
6.2 |
3.00 |
1.63 |
0.2 |
0.6 |
1.80 |
|||||||
1.73 |
|||||||
2 |
切割工 |
部件车间切割工位 |
5.5 |
0.25 |
1.33 |
0.2 |
4.2×10-2 |
工作场所电焊烟尘(总尘)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 mg/m3 |
超限 倍数 |
CTWA mg/m3 |
1 |
焊工 |
部件车间电焊工位 |
— |
1.00 |
0.70 |
0.2 |
9.0×10-2 |
0.63 |
|||||||
0.77 |
工作场所粉尘分散度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2μm |
2μm~ |
5μm~ |
≥10μm |
% |
% |
% |
% |
|||
1 |
打磨工 |
干变车间打磨区打磨工位 |
86.3 |
10.0 |
2.8 |
0.9 |
2 |
绕线工1 |
干变车间绕线区2#绕线机旁 |
88.9 |
8.0 |
2.7 |
0.4 |
工作场所二氧化锰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接触时间 h/d |
检测值mg/m3 |
CSTEL mg/m3 |
超限倍数 |
CTWA mg/m3 |
1 |
焊工 |
部件车间电焊工位 |
1.00 |
0.027 |
— |
0.2 |
0.004 |
0.031 |
|||||||
0.027 |
工作场所一氧化碳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接触时间 h/d |
检测值mg/m3 |
CSTEL mg/m3 |
超限倍数 |
CTWA mg/m3 |
1 |
焊工 |
部件车间电焊工位 |
1.00 |
1.9 |
1.9 |
— |
0.2 |
工作场所一氧化氮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mg/m3 |
CSTEL mg/m3 |
超限倍数 |
CTWA mg/m3 |
1 |
焊工 |
部件车间电焊工位 |
1.00 |
0.132 |
— |
8.93×10-3 |
1.6×10-2 |
0.134 |
|||||||
0.122 |
工作场所二氧化氮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mg/m3 |
CSTEL mg/m3 |
超限倍数 |
CTWA mg/m3 |
1 |
焊工 |
部件车间电焊工位 |
1.00 |
0.123 |
0.1 |
— |
1.5×10-2 |
0.130 |
|||||||
0.119 |
工作场所臭氧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mg/m3) |
CMAC(mg/m3) |
1 |
焊工 |
部件车间电焊工位 |
0.25 |
0.20 |
0.2 |
2 |
焊工 |
部件车间电焊工位 |
0.25 |
0.18 |
|
3 |
焊工 |
部件车间电焊工位 |
0.50 |
0.19 |
工作场所苯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mg/m3 |
CSTEL mg/m3 |
超限倍数 |
CTWA mg/m3 |
1 |
喷漆工 |
干变车间伸缩式喷漆间喷漆工位 |
3.00 |
<0.6 |
0.3 |
— |
0.1 |
<0.6 |
|||||||
<0.6 |
|||||||
2 |
浇注工1 |
干变车间浇注区 休息室 |
6.00 |
<0.6 |
0.3 |
— |
0.3 |
<0.6 |
|||||||
<0.6 |
|||||||
干变车间浇注区 1#烘干机旁 |
2.00 |
<0.6 |
|||||
<0.6 |
|||||||
<0.6 |
|||||||
3 |
浇注工2 |
干变车间浇注区 休息室 |
6.00 |
<0.6 |
0.3 |
— |
0.3 |
<0.6 |
|||||||
<0.6 |
|||||||
干变车间浇注机 操作工位 |
2.00 |
<0.6 |
|||||
<0.6 |
|||||||
<0.6 |
|||||||
4 |
涂漆工 |
部件车间铁芯涂漆区 |
2.00 |
<0.6 |
0.3 |
— |
7.5×10-2 |
<0.6 |
|||||||
<0.6 |
|||||||
5 |
绝缘工 |
部件车间绝缘区二层涂AB胶工位 |
6.00 |
<0.6 |
0.3 |
— |
0.2 |
<0.6 |
|||||||
<0.6 |
工作场所甲苯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mg/m3 |
CSTEL mg/m3 |
超限倍数 |
CTWA mg/m3 |
1 |
喷漆工 |
干变车间伸缩式喷漆间喷漆工位 |
3.00 |
<1.2 |
0.6 |
— |
0.2 |
<1.2 |
|||||||
<1.2 |
|||||||
2 |
浇注工1 |
干变车间浇注区 休息室 |
6.00 |
<1.2 |
0.6 |
— |
0.6 |
<1.2 |
|||||||
<1.2 |
|||||||
干变车间浇注区 1#烘干机旁 |
2.00 |
<1.2 |
|||||
<1.2 |
|||||||
<1.2 |
|||||||
3 |
浇注工2 |
干变车间浇注区 休息室 |
6.00 |
<1.2 |
0.6 |
— |
0.6 |
<1.2 |
|||||||
<1.2 |
|||||||
干变车间浇注机 操作工位 |
2.00 |
<1.2 |
|||||
<1.2 |
|||||||
<1.2 |
|||||||
4 |
涂漆工 |
部件车间铁芯涂漆区 |
2.00 |
<1.2 |
0.6 |
— |
0.2 |
<1.2 |
|||||||
<1.2 |
|||||||
5 |
绝缘工 |
部件车间绝缘区二层涂AB胶工位 |
6.00 |
<1.2 |
0.6 |
— |
0.4 |
<1.2 |
|||||||
<1.2 |
工作场所二甲苯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mg/m3 |
CSTEL mg/m3 |
超限倍数 |
CTWA mg/m3 |
1 |
喷漆工 |
干变车间伸缩式喷漆间喷漆工位 |
3.00 |
<3.3 |
1.6 |
— |
0.6 |
<3.3 |
|||||||
<3.3 |
|||||||
2 |
浇注工1 |
干变车间浇注区 休息室 |
6.00 |
<3.3 |
1.6 |
— |
1.6 |
<3.3 |
|||||||
<3.3 |
|||||||
干变车间浇注区 1#烘干机旁 |
2.00 |
<3.3 |
|||||
<3.3 |
|||||||
<3.3 |
|||||||
3 |
浇注工2 |
干变车间浇注区 休息室 |
6.00 |
<3.3 |
1.6 |
— |
1.6 |
<3.3 |
|||||||
<3.3 |
|||||||
干变车间浇注机 操作工位 |
2.00 |
<3.3 |
|||||
<3.3 |
|||||||
<3.3 |
|||||||
4 |
涂漆工 |
部件车间铁芯涂漆区 |
2.00 |
<3.3 |
1.6 |
— |
0.4 |
<3.3 |
|||||||
<3.3 |
|||||||
5 |
绝缘工 |
部件车间绝缘区二层涂AB胶工位 |
6.00 |
<3.3 |
1.6 |
— |
1.2 |
<3.3 |
|||||||
<3.3 |
工作场所乙酸乙酯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mg/m3 |
CSTEL mg/m3 |
超限倍数 |
CTWA mg/m3 |
1 |
喷漆工 |
干变车间伸缩式喷漆间喷漆工位 |
3.00 |
<0.27 |
0.1 |
— |
3.8×10-2 |
<0.27 |
|||||||
<0.27 |
|||||||
2 |
浇注工1 |
干变车间浇注区 休息室 |
6.00 |
<0.27 |
0.1 |
— |
0.1 |
<0.27 |
|||||||
<0.27 |
|||||||
干变车间浇注区 1#烘干机旁 |
2.00 |
<0.27 |
|||||
<0.27 |
|||||||
<0.27 |
|||||||
3 |
浇注工2 |
干变车间浇注区 休息室 |
6.00 |
<0.27 |
0.1 |
— |
0.1 |
<0.27 |
|||||||
<0.27 |
|||||||
干变车间浇注机 操作工位 |
2.00 |
<0.27 |
|||||
<0.27 |
|||||||
<0.27 |
|||||||
4 |
绝缘工 |
部件车间绝缘区二层涂AB胶工位 |
6.00 |
<0.27 |
0.1 |
— |
7.5×10-2 |
<0.27 |
|||||||
<0.27 |
工作场所乙酸丁酯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mg/m3 |
CSTEL mg/m3 |
超限倍数 |
CTWA mg/m3 |
1 |
喷漆工 |
干变车间伸缩式喷漆间喷漆工位 |
3.00 |
<0.27 |
0.1 |
— |
3.8×10-2 |
<0.27 |
|||||||
<0.27 |
|||||||
2 |
浇注工1 |
干变车间浇注区 休息室 |
6.00 |
<0.27 |
0.1 |
— |
0.1 |
<0.27 |
|||||||
<0.27 |
|||||||
干变车间浇注区 1#烘干机旁 |
2.00 |
<0.27 |
|||||
<0.27 |
|||||||
<0.27 |
|||||||
3 |
浇注工2 |
干变车间浇注区 休息室 |
6.00 |
<0.27 |
0.1 |
— |
0.1 |
<0.27 |
|||||||
<0.27 |
|||||||
干变车间浇注机 操作工位 |
2.00 |
<0.27 |
|||||
<0.27 |
|||||||
<0.27 |
|||||||
4 |
绝缘工 |
部件车间绝缘区二层涂AB胶工位 |
6.00 |
<0.27 |
0.1 |
— |
7.5×10-2 |
<0.27 |
|||||||
<0.27 |
工作场所丁酮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mg/m3 |
CSTEL mg/m3 |
超限倍数 |
CTWA mg/m3 |
1 |
绝缘工 |
部件车间绝缘区二层涂AB胶工位 |
6.00 |
0.4 |
— |
8.00×10-3 |
0.4 |
0.5 |
|||||||
0.8 |
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 /工种 |
检测地点 |
检测结果dB(A) |
接触时间(h/d) |
等效声级 dB(A) |
|||
1 |
2 |
3 |
均值 |
|||||
1 |
打磨工 |
干变车间打磨区打磨工位 |
88.1 |
87.3 |
87.0 |
87.5 |
3.00 |
83.2 |
2 |
喷漆工 |
干变车间伸缩式喷漆间 喷漆工位 |
79.1 |
80.6 |
78.7 |
79.5 |
3.00 |
75.2 |
3 |
切割工 |
部件车间切割工位 |
101.3 |
102.1 |
101.1 |
101.5 |
0.25 |
86.4 |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采样对象/工种 |
检测地点 |
检测数据(kV/m) |
接触时间h/d |
8h电场强度(kV/m) |
|||
1 |
2 |
3 |
均值 |
|||||
1 |
实验员 |
工频电压实验场 |
0.003 |
0.004 |
0.004 |
0.004 |
5.00 |
2.5×10-3 |
工作场所电焊弧光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检测对象/工种 |
测量部位 |
检测数据μW/cm2 |
有效辐照度 μW/cm2 Eeff |
接触时间h/d |
8h辐照度 μW/cm2 |
||
UVA |
UVB |
UVC |
||||||
1 |
焊工 |
面罩内眼面部 |
0.01 |
0.02 |
0.01 |
0.018 |
1.00 |
0.002 |
工作场所手传振动检测结果汇总表
序号 |
检测对象/工种 |
检测数据m/s2 |
接触时间 h/d |
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m/s2) |
|||
1 |
2 |
3 |
最大值 |
||||
1 |
打磨工 |
1.6 |
1.9 |
1.2 |
1.9 |
3.00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