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达铝业(顺平)有限公司
扩建年产10万吨高强汽车铝合金液(锭)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报告名称
|
隆达铝业(顺平)有限公司扩建年产10万吨高强汽车铝合金液(锭)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名称
|
隆达铝业(顺平)有限公司
|
联系人
|
王哲
|
||||||||||||||||||||||||||||||||||||||||||
地理位置
|
保定市顺平县顺平经济开发区北园规划汽车配件产业园内。
|
||||||||||||||||||||||||||||||||||||||||||||
项目名称
|
隆达铝业(顺平)有限公司扩建年产10万吨高强汽车铝合金液(锭)建设项目
|
||||||||||||||||||||||||||||||||||||||||||||
项目简介
|
|||||||||||||||||||||||||||||||||||||||||||||
评价人员
|
项目负责人
|
孙桂彬
|
报告编制人
|
李鹏、宁宗、顾素芳
|
|||||||||||||||||||||||||||||||||||||||||
现场调查人员
|
李鹏、孙桂彬
|
时间
|
2017年1月18日
|
||||||||||||||||||||||||||||||||||||||||||
采样人员
|
—
|
时间
|
—
|
||||||||||||||||||||||||||||||||||||||||||
检测人员
|
—
|
时间
|
—
|
||||||||||||||||||||||||||||||||||||||||||
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隆达铝业(顺平)有限公司扩建年产10万吨高强汽车铝合金液(锭)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紫外辐射、工频电场;
化学有害因素:铝合金粉尘、氧化铝粉尘、铝金属粉尘、CO、NO、NO2、电焊烟尘、煤尘、锰及其化合物、臭氧、苯、甲苯、二甲苯、萘、苯酚、二氧化硫。
根据类比检测结果,类比企业氧化铝粉尘、铝合金粉尘、铝金属粉尘、煤尘、苯、甲苯、二甲苯、萘、苯酚、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的规定,工作场所作业人员所接触噪声、工频电场的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的规定。类比企业为员工配备了防尘口罩、耳塞等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类比检测结果见附表。
|
||||||||||||||||||||||||||||||||||||||||||||
评价结论
与建议
|
结论:
本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或产生噪声、高温、紫外辐射、工频电场、铝合金粉尘、氧化铝粉尘、铝金属粉尘、CO、NO、NO2、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规定,该项目属有色金属合金制造,职业病危害类别为严重。
通过对隆达铝业(顺平)有限公司扩建年产10万吨高强汽车铝合金液(锭)建设项目的分析结合类比现场的调查和检测,得出该项目与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如下。
(1)该项目选址在保定市顺平县顺平经济开发区北园规划汽车配件产业园内,其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方面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
(2)该项目设备工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设备的选择和布局在考虑生产的自动化、连续化的同时,考虑了原料的运输方便,对熔炼、合金工艺设施拟进行密闭化,同时设置布袋除尘装置,降低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按本报告提出的建议补充设计后,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
(3)针对本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拟设置各种防尘、仿造设施、措施,来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为劳动者配备了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编制了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设置了应急救援设施;设置了相应的辅助用室。但企业未明确防尘设施具体设计要求;未明确各建筑采光、照明、采暖要求;未明确各辅助用室面积及设施数量要求。
(4)企业应对运输等环节外包单位就职业危害防护、管理进行协调,降低危害因素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影响。
综上所述:该项目如能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时针对本报告书提出的要求及建议落实到位,并在项目运行时认真实施,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方面是可以控制的。
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本项目符合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项目可行。
|
建议:
1、工程技术补充措施
(1)该项目应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中明确除尘设施各设计参数,就各受料点和卸料点设置的集尘罩规格、除尘管路布置、除尘器设置位置、数量、除尘风量、控制风速等进行具体设计。
(2)该项目项目简介中未明确各生产设备具体布局,建议在设计阶段补充完善。
(3)该项目简介未对高温车间(1#车间、2#车间)高温设备布局进行具体说明。
该项目项目简介中未明确各车间采光、照明、采暖等内容,建议在设计阶段对采光、采暖进行具体设计。相关要求如下:
各工作场所照明标准值
生产车间采暖温度要求
生产辅助用室采暖温度要求
3、应急救援补充措施
该项目应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阶段补充完善天然气(煤气)泄露中毒造成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等内容。
4、辅助用室补充措施
该项目项目简介中未明确休息室、浴室(更衣室)、卫生间、盥洗池面积及设施数量,建议在设计阶段进行具体设计。
5、建议
1)不断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2)当职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发生变更时,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企业应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中的相关条款。
3)作业场所设置的告知栏、告知卡必须清晰,如出现掉落或模糊不清的现象应及时更换。
4)继续加强职业卫生防治宣传工作,落实好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的持续投入及《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后续更新工作。
5)做好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要求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
6)评审后续工作建议
该项目预评价报告评审修改完成后,企业应将预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存档备查,并及时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和控制效果评价;若生产工艺与设备发生变更,产生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另行评价。
(2)建筑施工过程措施建议
1)施工现场存在粉尘的职业危害,在进行地基挖掘、金属切割加工、混凝土制拌时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采取湿法抑尘的方式对施工地点进行降尘,作业人员应佩戴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2)电焊作业时,会产生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等职业危害,刷油漆等作业时,会产生油漆中苯、甲苯等有机溶剂危害。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3)冬季作业时,由于天气严寒,会产生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在施工现场附近设置取暖室、休息室。劳动者应当配备防寒服、手套等进行防寒。
4)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保证充足的饮水,防止中暑。
5)施工现场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应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和施工工艺。如使用低噪声混凝土振动棒、风机、电动空压机、电锯等,以液压代替锻压,焊接代替铆接。
6)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职业卫生公告栏,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施工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
7)本项目施工和运行期间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外包作业,应选择具有职业病防护能力的企业。
|
|||||||||||||||||||||||||||||||||||||||||||
专家组评审
意见
|
经过讨论和审议,专家组认为《隆达铝业(顺平)有限公司扩建年产10万吨高强汽车铝合金液(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格式内容基本规范,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导则的要求;报告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和危险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辨识,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严重”的建设项目,报告提出了比较合理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管理措施建议,可以起到保护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作用,评价结论符合要求,同意通过该预评价报告。评价单位应按照如下专家意见对报告进行补充修改并经专家组长确认后,可递交建设单位。
一、进一步细化工艺流程描述。
二、进一步补充项目类比分析内容。
三、核实高温作业劳保用品配置标准并评价其合理性。
四、补充铝渣处理与1#车间贴建关系介绍,补充2#车间与成品库房贴建关系介绍。补充建筑朝向评价,补充窗户层数、天窗、拟采光系数评价,补充措施中提出设计的标准要求。
五、补充措施中,对设备布局(重点是高温设备)提出设计标准要求,供设计单位参考。
六、补充天然气泄漏应急分析与评价。
七、完善评审会上专家提出的其他意见。
专家组长:刘喜房
成员:李绍群、尹希佳
2017年3月11日
|
附表
类比企业化学物质检测结果一览表
序号
|
有害
因素
|
采样
工种
|
检测地点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
|
CSTEL
mg/m3
|
CTWA
mg/m3
|
判定结果
|
||
1
|
苯
|
操作工
|
煤气发生站
焦油地池旁
|
0.25
|
<0.15
|
<0.15
|
<0.6
|
<0.6
|
<0.15
|
合格
|
2
|
甲苯
|
操作工
|
煤气发生站
焦油地池旁
|
0.25
|
<0.3
|
<0.3
|
<1.2
|
<1.2
|
<0.3
|
合格
|
3
|
二甲苯
|
操作工
|
煤气发生站
焦油地池旁
|
2.00
|
<0.8
|
<0.8
|
<3.3
|
<3.3
|
<0.8
|
合格
|
4
|
萘
|
操作工
|
煤气发生站
焦油地池旁
|
0.25
|
<0.17
|
<0.17
|
<0.3
|
--
|
<0.17
|
合格
|
5
|
苯酚
|
操作工
|
煤气发生站
焦油地池旁
|
0.25
|
<0.17
|
<0.17
|
<0.22
|
--
|
<0.17
|
合格
|
6
|
二氧
化氮
|
操作工
|
煤气发生站
主控制室
|
8.00
|
0.1
|
0.095
|
0.138
|
0.1
|
0.1
|
合格
|
叉车司机
|
生产车间高炉进料叉车驾驶室
|
3.00
|
0.058
|
0.048
|
0.041
|
0.058
|
0.018
|
合格
|
||
7
|
二氧
化硫
|
操作工
|
煤气发生站
主控制室
|
8.00
|
1.507
|
1.547
|
1.713
|
1.7
|
1.6
|
合格
|
8
|
一氧化碳
|
操作工
|
生产车间高炉主控台旁
|
1.00
|
1.5
|
2.0
|
1.6
|
2.0
|
0.2
|
合格
|
操作工
|
生产车间合金炉主控台旁
|
8.00
|
1.4
|
1.6
|
1.6
|
1.6
|
0.2
|
合格
|
||
操作工
|
煤气发生站主控制室
|
8.00
|
1.5
|
1.8
|
1.6
|
1.8
|
1.6
|
合格
|
||
叉车司机
|
生产车间高炉进料叉车驾驶室
|
3.00
|
1.4
|
1.8
|
1.9
|
1.9
|
0.6
|
合格
|
类比企业粉尘检测结果一览表
序号
|
有害
因素
|
采样
工种
|
检测
地点
|
接触时间h/d
|
检测值
|
超限倍数
|
CTWA
mg/m3
|
判定结果
|
||
1
|
氧化铝粉尘-总尘
|
操作工
|
生产车间高炉主控台旁
|
1.00
|
0.87
|
0.6
|
1.17
|
0.3
|
0.1
|
合格
|
2
|
叉车司机
|
生产车间高炉进料叉车驾驶室
|
3.00
|
2.27
|
1.83
|
2.7
|
0.7
|
0.8
|
合格
|
|
3
|
刮脸工
|
生产车间2#线刮脸工位
|
1.00
|
4.5
|
0.87
|
1.33
|
0.3
|
0.3
|
合格
|
|
4
|
铝合金粉尘-总尘
|
操作工
|
生产车间合金炉主控台旁
|
1.00
|
1.2
|
0.97
|
1.47
|
0.5
|
0.1
|
合格
|
5
|
除渣工
|
生产车间铝液包除渣工位
|
2.00
|
1.77
|
1.5
|
1.93
|
0.6
|
0.4
|
合格
|
|
6
|
铝金属粉尘-总尘
|
楸灰工
|
生产车间除灰工位
|
1.00
|
1.13
|
0.93
|
4.7
|
1.6
|
0.1
|
合格
|
7
|
煤尘-总尘
|
操作工
|
煤气发生站上煤控制台旁
|
1.00
|
1.47
|
1.2
|
1.7
|
0.4
|
0.2
|
合格
|
8
|
煤尘-呼尘
|
操作工
|
煤气发生站上煤控制台旁
|
1.00
|
0.9
|
0.7
|
1.07
|
0.4
|
0.1
|
合格
|
类比企业噪声检测结果一览表
序号
|
采样
工种
|
检测地点
|
接触时间h/d
|
等效声级db(A)
|
判定结果
|
|||
1
|
2
|
3
|
均值
|
|||||
1
|
操作工
|
生产车间高炉主控台旁
|
1.00
|
82.8
|
82.8
|
82.6
|
73.7
|
合格
|
2
|
操作工
|
生产车间高炉合金炉主控台旁
|
1.00
|
85.7
|
85.4
|
85.9
|
76.7
|
合格
|
3
|
除渣工
|
生产车间铝液包除渣工位
|
2.00
|
80.7
|
80.3
|
80.5
|
74.5
|
合格
|
4
|
刮脸工
|
生产车间2#线刮脸工位
|
1.00
|
81.7
|
81.3
|
81.5
|
72.5
|
合格
|
5
|
操作工
|
煤气发生站上煤控制台旁
|
1.00
|
80.8
|
80.4
|
80.5
|
71.6
|
合格
|
类比企业工频电场检测结果一览表
序号
|
检测地点
|
均值kV/m
|
判定结果
|
|||
1
|
2
|
3
|
最大值
|
|||
1
|
配电室/电工
|
0.009
|
0.011
|
0.01
|
0.011
|
合格
|